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,港口等交通領域能源正加速向低碳化轉型。氫能,作為一種清潔、高效的能源,以其“零排放”的顯著優勢及跨地區、跨季節的能量存儲與轉化能力,正逐步成為港口綠色轉型的關鍵清潔能源,并有望在未來成為港口物流領域的主要清潔能源之一。
港口成為氫能應用的先鋒陣地
今年,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要加快氫能產業發展,標志著氫能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在此背景下,青島、上海、嘉興等城市積極響應,將氫能產業列為重點發展方向,并特別注重在港口領域的示范應用。港口,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龐大的物流需求,成為了氫能應用的重要舞臺。

港口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顯著。一方面,港口擁有廣闊的臨港生產空間,為氫能全產業鏈的布局提供了充足的基礎條件。另一方面,作為大規模貨物吞吐的貿易節點,港口能夠顯著降低物流成本和氫能儲運成本,從而有利于氫能商業化運營的成本控制。此外,港口與航運的緊密聯系,不僅拓寬了氫能的應用范疇,還使得港口成為未來氫能應用的重要場景。
目前,我國已有多個港口率先行動,積極開展氫能港口建設,通過引入氫能重卡、氫能叉車等先進設備,積極推動港口物流運輸的綠色化、低碳化進程。
嘉興港的氫能實踐
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、杭州灣北岸的嘉興港,一輛輛白綠相間的氫能重卡穿梭于道路中間,高效、環保地完成著集裝箱的運輸任務。

“加一次氫可以跑400公里,且每輛車每年可減碳量約80噸。”嘉興港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說,目前,該港口已投用氫能重卡80輛,成為全國港口大規模氫燃料電池重卡示范運營的先行者。
據悉,嘉興港原來使用的重卡多為柴油驅動,由于作業起停頻繁,導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。為了積極響應降碳減排的發展需求,嘉興港引入了搭載國鴻氫能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重卡,為短駁倒載作業帶來了綠色動力,推動綠色港口能源消費的低碳化轉型。據統計,這80輛氫能重卡預計每年能為港口節約燃料成本超過300萬元,減少碳排放4000噸,為綠色港口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
為確保氫能重卡能夠更好地勝任港口的短駁倒載作業,國鴻氫能為這些重卡配備了領先的燃料電池系統。該系統在功率密度、動態響應速率、百公里氫耗及低溫啟動性能等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充分滿足了港口作業場景下低速、大扭矩、長時間工作及短距離運行的實際需求。
同時,通過聯合多方對氫能重卡在性能和節能方面進行技術優化升級,不僅顯著降低了加氫頻次,還大幅提升了續航能力,進一步提高了車輛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能,為港口生產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。

嘉興港的司機們對氫能重卡也是贊不絕口。司機郭師傅表示,“駕駛氫能源車的感覺和原先的柴油車差不多,很順滑。補能速度快,故障率低,工作時幾乎無噪音,零排放、無污染,對身體也更好。我們更喜歡開氫能源車”。

氫能港口建設方興未艾
嘉興港的氫能實踐只是我國港口綠色轉型的一個生動案例。隨著氫能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,叉車、重型吊機、海河聯運船舶等更多港口設備將逐步實現氫能化改造。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(IRENA)預計,到2050年,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氫氣將用于國際貿易,其中一半將通過船舶運輸,將帶動氫能的全球化應用。

展望未來,氫能不僅將在陸上交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,還將逐步延伸至海上運輸領域,成為航運業降碳的關鍵力量。國鴻氫能將繼續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,不斷拓展以港口運輸為代表的氫能裝備應用場景,為全球港口的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,共同推進港口運輸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。